淅川县第二小学2017年度课改工作总结
近年来,我校以“导学互动”课改为强力抓手,坚持以“课改教研”为主导,课题研究为支撑,特色教育为辐射,强力推进课堂改革,积极构建教学研究新常态。
一、健全课改机制,落实课改目标。
一是明确目标、完善机制。教育科研、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目标,分解到每月、每周。以月督导《工作简报》、《教育教学周报》对备、讲、辅、批、考、评、补、研环节存在的问题跟踪问效,增强常规管理工作的实效性。二是实施“龙头”拉动战略。张胜夫、桂银海、梁建芳、付红梅、熊克菊等学校领导坚持在一线担课,以教学领导教学、以教学指导教学。三是成立由名师、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课改团队,定期开展课改活动。四是构建校级领导包级段、中层领导包班级、教研员包学科的立体化科研管理网络。五是继续落实电子备课制度,充分发挥集体教研优势。
二、建设“名师”工程,备足课改后劲。
一是强力实施“名师”工程,坚定不移地开展“师带徒”、“四级三类”升级达标工程锻造名师,助推教师成长。上学期,学校共评选出6 名市级骨干教师、3名校级学科带头人、11位校级骨干教师。止目前,我校累计有省特级教师1人,省级名师1人,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、骨干教师共计44人,县级名师、骨干教师共计84人。二是不惜重金支持教师培训。上期,先后选派十多位教师赴郑州、南阳、深圳、安阳等地培训;本期,又派出几位教师外出培训。回校后,他们整理出学习笔记和感悟,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对全校教师开展二级培训,真正达到“一人学习,众人受益”的目的。各级各类培训在开阔教师视野、夯实教师根基的同时,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力,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备足了后劲。三是学校以深入开展“师带徒”、“四级三类”升级达标培训工程(“四级”即:校、县、市、省级;“三类”即: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、名师)等序列活动为抓手,不断锻造名师,助推教师成长,备足了课改后劲。
三、搭建校本研修平台,助推课改进程。
一是唱响“教研三部曲”,细化课改内容。学校以“三部曲”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,努力细化课改内容。第一部曲:目标研究曲。集体通览、学习本册教材,分清知识点、能力点及教学重难点,梳理、归纳、整理后,确立三维目标,唱实目标研究曲;第二部曲:课案研究曲。建立“研前人人备课——研中人人说评课——研后人人上精品课——教后人人写教学反思”的锁链式互助教研模式,唱响课案研究曲;第三部曲:问题研究曲。针对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、难题或瓶颈问题,举行专题沙龙活动予以破解,唱好问题研究曲。上学年,我校共开展了4次研讨会。二是实施“六变六让”,并出台相关制度,让学生成为“主演”,教师成为“导演”,课堂活力四射,务实高效。“六变”
即:变讲为导、变重教为重学;变硬灌为自探,变学知识为培养能力;变枯燥无味为轻松活泼,变一言堂为百家争鸣。“六让”即:导纲——让学生明确;新知——让学生自探;问题——让学生提出;过程——让学生参与;学法——让学生归纳;内容——让学生总结。三是强力实施导学互动课改。结合县教研室对“导学互动”课改的要求,我校不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模式,认真领会精髓,出台了相关实验奖励方案,利用“三课”(示范课、观摩课、优质课)活动,达到以赛促改、以改促研、以研促导、以导促变的目的,同时也全面深化了我校导学互动课改的大力实施。学校组织课改团队成员针对“小组讨论,展示评价”环节积极探索,并通过上示范课、召开研讨会等形式,初步形成我校“导学互动”中的“展示评价”环节的理论特色,受到县教研室的高度评价。
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,进一步推动了我校课改进程。
四、加强课题研究,深化课改实效。
以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为切入口,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,树立“问题就是课题,教学就是科研,方法就是成果”的思想理念,大兴教学研究之风,逐步营造“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”的氛围,使教科研工作真正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,教师成长的加油站,努力做到“课题实验常规化,常规教学课题化”。一是学校买单,以奖代补。课题申报之初,学校组织业务处相关人员,结合学情和校情对课题指南进行遴选,有重点地推荐申报课题,凡成功申报和顺利结项的课题所需费用一律由学校承担。二是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,使课题研究达到有序性、有效性。对于已申报的课题,我们如期召开开题会,针对课题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步骤、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;在实验过程中,我们以学期为单位,采取进班听课、听取阶段性实验汇报、总结实验成效等形式进行阶段性评估;结题前,我们召开结题培训会,从研究报告的撰写、研究资料的整理等方面进行培训,促进课题研究向规范有序,高效优质方向发展。
上学年,我校一年来,学校已成功结题5项。其中,省级课题1项,省优秀成果1项,市级课题1项,县级课题2项。姚校长亲自主持并结项了《农村小学书法教育实践与研究》省级课题,业务校长亲自主持并结项了《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》市级课题等。2017年12月,我校又顺利立项市级4项、县级2项。
五、开展特色教育,辐射科研成果
围绕学生的个性培养与个体发展,学校广泛开展了“特长教育长艺、科普教育增智、活动教育兴趣”三大特色教育活动,与常规教学同安排、同考核、同奖惩,通过多途径、多渠道、多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,极大地促进了特色教育的健康蓬勃发展。目前,学校的特色教育有体育教育、书法教育、阅读教育等。
神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我县唯一一家省级体育俱乐部,对学生坚持开展乒乓球、篮球、武术、舞蹈(幼儿、少儿)、书法、绘画及田径类等内容的正规化、专业化、系统化训练,对孩子实施面对面、一对一强化训练指导!
同时,以举办一年一度的师生体育运动会,全面展示我校体育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。
师生书法特长班已成为学校特色教育的一张名片。学校成立教师书法兴趣小组,每周利用课外时间集中训练两次,并申报立项省级书法研究课题,打造书法教育特色。我校李健芬、张群英、杨俊红等近20位老师和党清华、孙一博等40余名学生在省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荣获殊荣,目前,我校有5位教师和18位学生已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。
阅读教育方面,学校以打造书香校园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,一是大力开展读写培养,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。学校出台《构建书香校园阅读方案》,编印《书香伴我成长》、《经典诵读》等系列校本教材,开展晨诵午书暮省和“五本书”阅读活动,评选书香班级、书香家庭、书香儿童,搭建学校、家庭、班级三位一体的读书网络,促使家长关注阅读、教师重视阅读、学生自觉阅读,提高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国学素养。在去年全县中小学生阅读竞赛活动中,我校成绩名列前茅。二是狠抓硬件建设,积极营造书香氛围。围绕“品读经典,励志成长”两个主题,将低年级部室内外标语全部更新为古诗,新增了古诗护栏、古诗休闲亭;将高年级部室内外标语全部更新为名人名言,新增了“勤勉、博学、诚信”等文化石。同时,在教学楼、办公楼墙壁上镶制不同内容的大型铜字标语,在校园中加装了大型文化橱窗,在逸夫楼与低部通道内设置“文明教师”、“美德少年”专栏,通过宣传、评比、评选不同层次典型,树立榜样,引导广大师生认真读书、正直做人。三是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,展示阅读教育成果。学校成功举办了“传承国学经典 放光金色童年”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,围绕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大学》、《千字文》等国学经典开展了文艺展演、主题征文、情境剧表演、经典诵读、师生毛笔书法和手语操比赛等,集中展示了教育成果,创新师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。四是举行教师阅读比赛,提升教师理论素养。每期指定阅读书目,组织教师认真阅读,摘抄阅读笔记,撰写读后感悟,期末学校评选书香教师,以读促研,以读提质。
成绩固然可喜,但综观全局,我们在课改的过程中,还存在诸多困惑。一是教师的课改积极性仍亟待提升。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,部分教师对课改提质产生曲解,担心开展科研会影响学生成绩。二是导学互动课改研究不够深入。绝大部分教师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已熟练掌握,但囿于模式,对其体现的理念精髓还缺乏深入的理解与灵活的运用。因此,今后将加大课改培训力度,加强教学研究,力争引导教师早日“破格”,使课改工作再上新台阶!!
二0 一八年二月